剛剛,讀客在深交所鳴鑼上市。
從其2019年7月發布的招股書可知,2016~2018年,讀客文化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.23億、2.67億、3.20億元,凈利潤1734.21萬、5254.75萬、6037.60萬元。報告期內,讀客文化年均新策劃圖書100余種,年均發行圖書超過1000萬冊。
讀客2016~2018年財務數據指標,來源于招股書
在招股書中,讀客號稱自己長期專注于暢銷書研發的方法體系,并打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“讀客方法”。該方法將傳統的過度依賴個人發揮的創意工作體系化、工業化,培養了一支質量穩定的工作團隊,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。
值此讀客上市之際,本報專訪了讀客創始人、董事長華楠,他對讀客的發展,以及民營書業的未來趨勢有哪些看法呢?
讀客創始人、董事長華楠
“讀客談不上成功,只能說活得比較健康”
商務君:上市對于讀客來說意味著什么?將對企業發展產生哪些影響?上市后,讀客有哪些發展規劃?重點在哪些方面布局,這些布局和措施希望達到什么樣的目標?
華楠:首先,上市會讓讀客成為一家公眾公司,開始向公眾完全公開化、透明化我們的經營狀況,這有益于公司長期健康地發展。
其次,上市會給員工創造更好的回報空間,可以通過員工持股平臺、股權激勵等手段來讓合伙人、核心團隊和技術骨干分享公司的成長收益。
上市對企業發展規劃并沒有太大影響,無論上市與否我們要做的都是不斷擴大我們的版權領域,做好我們的版權結構,做好長期增長的計劃;并且一直堅持守住我們的基本盤,也就是做好出版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商務君:15年前,讀客成立。創立之初的七八個月虧得一塌糊涂,當時有打過退堂鼓嗎?這段時期對您和讀客來說,最大的經驗教訓是什么呢?
華楠:坦白說,虧得一塌糊涂的時候確實有想過打退堂鼓,不想干了,但是運氣好,碰到了《流血的仕途》這本書,突然把公司救活了。
圖片來源于孔夫子舊書網
經驗和教訓實際上也談不上,因為這樣的事情不會再來一次。如果說碰到困難是不是該堅持,其實當時如果選擇堅持也有可能會垮掉。所以最大的經驗就是,事情要成功,總歸得需要一點運氣。
商務君:15年后,回頭看,做出版是否是一個沖動的決定呢?
華楠:做出版之前,我其實是在做廣告,當時就是想用超級符號去重新創業,這個不是沖動,而是一個長期思考后的決策。選擇做出版,只是當時是覺得自己適合干這個行業,現在回過頭來看的話,只能說明當時的這個判斷是正確的。
商務君:2017年,您在接受《創業家》采訪時,說讀客最多只能說還活著,不能算成功,那么現在呢?您認為,怎樣才算是一家成功的圖書公司呢?
華楠:現在來看,讀客應該也談不上成功,只能說是活得比較健康,我們追求的就是健康地活著,不死掉就好。
“創意工業化就是讀客的獨特之處,我們的方法論適用于各行業”
商務君:《流血的仕途》一書成為讀客扭虧為盈的轉折點,這個選題是在天涯論壇上發現的,讀客是怎么把它包裝成暢銷書的?經過這本書之后,讀客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路嗎?在您看來,這條路與其他民營書企相比,有哪些特別之處?
華楠:讀客自創立第一天開始,我們就一直嚴格按照方法在做書,《流血的仕途》也是按照方法做的書,只是當時還不理解圖書市場的規律。首先《流血的仕途》文本質量特別好,同時他又非常適合我自己的溝通語境,因為它畢竟是一本比較男性化的讀物,所以我知道怎么跟這本書的讀者進行溝通。
單從《流血的仕途》這本書來講,它并不算是我們找到了自己的路,而是它印證了我們的路是可以成功的,我們的方法是可以成功的。
和其他民營企業相比,讀客從創立之初走的就是創意工業化這條路,這是我們的獨特之處。
華楠:“十六字咒”是讀客和華與華兩家公司通過實踐慢慢形成的一套方法論,它不僅適用于出版業,它適用于各行各業,只是讀客把它應用到了出版領域。
2002年我們還在廣州的時候就提出了這套方法論,大致成形是在2005年。在之后的十幾年時間里,它也一直在迭代,一直在豐富,一直到今天為止它也依然在不斷迭代改善的過程當中。
商務君:如果將讀客15年的發展歷程分為幾個階段,您會怎樣劃分呢?每個階段重點解決了企業發展的哪些問題?
華楠:第一個階段就是,求生存。2006~2010年是公司發展速度最快的時候,但實際上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活下去,每天都在思考明天怎么辦?下一步怎么辦?書賣不動怎么辦?這本書賣不動公司可能就倒閉了……所以想的永遠是求生存。
第二個階段就是,求發展。2010年之后公司發展起來,我們開始思考怎么做產品結構,怎么能夠有穩定的產出,怎么搭建人才梯隊。到這個階段,我覺得公司才開始企業化,以前都只能算是一個團隊、一個小團伙。
第三個階段是自2016年之后,也是公司自北京讀客成立以來的第10年,公司的產品結構有了雛形,同時團隊也積累了一些人才,并且在國內出版業首推了合伙人制度,合伙人制度的引入是讀客搭建人力系統邁出的重要一步,這也讓公司在持續壯大的同時保證穩定性,保障了讀客方法和企業文化的傳承。
第四個階段是自2020年之后,讀客正式引入海底撈的人力資源系統,著力于解決更加長期的公司人才梯隊發展、培養和壯大的問題。這時候讀客面臨的不再是一個出版企業的問題,而是所有企業發展到這個階段都要面臨的問題。
“幫助讀者通過閱讀獲得個人成長,這是我們最拿手的活兒”
商務君:讀客的15年是國內經濟環境,尤其是出版業市場環境發生比較大變化的時期,您認為,讀客能在不斷變革的環境中一直堅持下來的原因是什么?
華楠:首先,我們不太關心外界的變化或趨勢,因為我們的生意一直建立在變化世界中不變的那一部分上。不變的就是消費者仍然在讀書,渠道依然存在。而這些年發生變化的主要是媒介環境和渠道環境,但它們并不是我們生存的本質,我們生存的本質是消費者需要讀書,而我們能夠提供有價值的圖書,這是一直沒有變的,這也是我們公司一直以來的重心所在。所以不管大環境怎么變,以及未來將要怎么變,我們要做的都是立足于這兩個不變的東西。
讀客的團隊
商務君:關于民營書業的發展,目前呈現出“頭部公司獨大,小工作室專注細分領域”的現狀,您的觀察是怎樣的呢?您認為,民營書業有哪些發展趨勢呢?
華楠:首先我覺得頭部公司并沒有“獨大”,因為最大的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也不過才兩個點,但頭部公司確實建立了比較有壁壘的市場競爭優勢,在渠道上、在版權獲取上都形成了一定的優勢。我覺得未來5~10年,頭部公司會繼續做大,呈線性發展趨勢。
小工作室專注細分領域是正確的,他們可以在各自細分領域里形成版權、渠道和讀者口碑的優勢,但目前來說,他們的優勢還不夠明顯,還沒有形成像大公司一樣在渠道、版權上有壁壘級別的優勢。未來在細分領域里面,如果這些公司能建立起壁壘,他們的生存狀態會更好一些。
從美國和日本的發展歷史來看,10年以后,中國民營書業應該也會進入不斷地大型并購階段,最終形成大型出版集團。
讀客辦公區一角
商務君:“數字出版”“融合發展”是近年來出版業的熱詞,讀客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。在您看來,出版業會發生顛覆性的改變嗎?出版人怎樣在變與不變中,守住根本?
華楠:我認為出版業不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,我們也想象過很多次人們會不會丟掉手里面的紙質書。一方面,從歷史來看,數字出版已經有20年的發展歷程了,讀者并沒有丟下紙質書。
另一方面,數字出版本身也在壯大,對我們來說它其實是增量的部分,數字出版并沒有搶占紙質出版的市場,而是為紙質出版增加了一條變現渠道,這些變現渠道包括有聲書等等,其實都是增量的變現渠道,它不是我們的敵人,而是我們的戰友,我們也非常積極的和各個數字平臺、有聲書平臺進行合作,也是他們主要的供應商。
我認為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,是因為我們確實守住了出版的根本,也就是版權和產品研發,這也是這些年以來我們已經積累出來的優勢。
商務君:近年來,出版業的發展面臨不少挑戰,您認為,在與泛娛樂產品的競爭中,書處于何種地位,出版業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么?
華楠:首先,我們沒有準備去跟泛娛樂產品競爭,消費者是去看抖音、去刷微博、刷微信還是看書,這是他個人的事情。
我認為的核心競爭力,就是你能夠為消費者去挑選、組織、生產和輸送全世界最優質的版權,幫助他通過閱讀獲得個人成長,這是我們最拿手的活兒,同時“激發個人成長”也是讀客的使命,是我們這些年一直在不斷打造提升的能力,所以我們干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就足夠了。